本文目录
鼎被视为传国重器、国家和权力的象征,“鼎”字也被赋予“显赫”、“ 尊贵”、“盛大”等引申意义。
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,它是文明的见证,也是文化的载体。
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,可以推想,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;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,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,青铜艺术品。
现代汉字中的“鼎”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隶书等多次变化,但仍然保留着“鼎”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,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,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“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”,一鼎代表了一州,九鼎象征着九州,是君王统治国家的权力符号。鼎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中,充当了“承天体”和“胁上下”的中间媒介。开头提到的毛公鼎,用铭文歌颂了周王布施德政、文治武功和恩赏大臣的功绩。
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,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。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,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。“鼎”(炊器)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。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,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。
1.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。(组词)铜~、~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、~镬。
2.锅。(组词)~罐、~锅。
3.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。(组词)~彝、九~、定~、问~、~祚(国运)。
4.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对峙。(组词)~峙、~足之势。
5.大。(组词)~族、~臣、~力支持。
6.正当,正在。(组词)~盛(shèng)。
1、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,即是由釜、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。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,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,腹下烧火,可以熬煮油烹食物。2、自从青铜鼎出现后,它又多了一项功能,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。3、在周代,就有所谓“天子九鼎,诸侯七鼎,卿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”等使用数量的规定。随着这种等级、身份、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,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、国家的重宝。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,来铸造大鼎。
4、秦代以后,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。以后,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,鼎的形式得以延续。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,既是装饰物,又是焚香的容器。
“鼎”,普通话读音为dǐng。“鼎”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,如铜鼎、鼎食;引申含义为锅,如鼎罐、鼎锅,“鼎”也常做形容词,表示显赫,盛大,如大名鼎鼎。
本文由9库知识教育网于2023-10-04发表在9库知识教育网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yingjing.9ku.wang/dnfsf/757.html